2020-08-05
「后来大概是在恢复室,我听到好多人说话的声音,有人说『妳开完刀了!』我心想『太好了,开完刀了。我害怕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妳叫什幺名字?』有人问话,我都听得到,但我没办法说话。后来醒来时已经回到房间了。」
「醒来感觉喉咙有点儿卡卡的,有痰的感觉,想要咳,但咳不出东西,声音有点哑;后来觉得头很晕,没办法吃东西,想呕吐,大概一、两个小时以后就好了。今天已经是第二天,可以说是完全恢复了。」
什幺是麻醉?整体而言,麻醉包括帮助患者止痛、放鬆肌肉和进入睡眠三种情况。
麻醉是让病患在安全且舒适的情况下接受外科手术、分娩、某些诊断或侵入性检查(如无痛胃镜、大肠镜检查)、急救及生命的维持(如紧急插管)等。
麻醉的方式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半身麻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也常在麻醉的过程中合併使用。
全身麻醉利用麻醉药物在大脑发生作用,使病患暂时性的意识消失,持续到手术完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 麻醉前给药
主要的目的是减少病人的焦虑,小手术一般不需要麻醉前给药。
2.麻醉诱导
使病人失去意识,此时完全依靠麻醉医师和生理监控器来监督病人的体内平衡机制和安全。
静脉麻醉诱导是从静脉注入镇静安眠药物来达到诱导的目的。当病人失去意识后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插管是最安全的方式。
3.麻醉的维持
从手术开始持续到手术结束,麻醉科医师需要监控病人的体内平衡机制和随时调整麻醉深度。常用吸入性麻醉剂合併肌肉鬆弛剂。
4.甦醒期
手术结束,停止给予吸入性麻醉剂,病人由意识消失的状态甦醒过来。
常用的全身麻醉有三种:
适 用
方 式
优 点
缺 点
禁 忌
插管式麻醉
时间不易控制的手术。
可能有吸入性危险的病患。
预估麻醉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呼吸道阻塞。
为确保呼吸的管道畅通,经由口或鼻插入气管内管,用机器帮助病患呼吸,同时也用来输送吸入性麻醉气体。
可以预防麻醉过程中气管阻塞(如呕吐物、分泌物),让患者在失去意识下进行手术。
容易造成咽喉部位的伤害及刺激气管。
麻醉气体易弥漫在空气中,造成手术室所有人受影响。
静脉麻醉
快速又方便的麻醉方式,适用短时间的外科手术。
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
诱导迅速,甦醒较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性,病人较舒适,操作也较简便。
肌肉鬆弛效果较差。
未空腹者,易造成吸入性肺炎。
面罩式吸入性麻醉
也称喉罩导气管,是气管内管不容易放置时的取代方式之一。
吸入性麻醉药经肺部吸收进入血液而到达脑组织,阻断其传递功能,引起全身麻醉的效果。
减少气管内管的刺激,手术后较不会引起喉咙疼痛。
麻醉气体易弥漫在空气中,造成手术室所有人受影响。
未空腹者,易造成吸入性肺炎。
半身麻醉患者意识清楚,麻醉剂使手术的部位和附近区域暂时失去感觉,直到手术结束。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常用的半身麻醉有两种:
适 用
方 式
优 点
缺 点
禁 忌
脊椎麻醉
下肢手术、会阴手术、腹部手术和剖腹生产手术。
侧卧膝胸体位(虾米状),麻醉药物由腰椎(龙骨)间隙注入蜘蛛膜下腔,暂时性阻断神经的传导,使下半身失去知觉。
对身体内电解质平衡影响甚小,手术后复原迅速。用药量较少。
麻醉部位的高低较不易控制。
麻醉的时间要迁就手术时间,有时较难掌控。
因为是由腰椎注入麻醉药物,也有可能意外损伤神经。
欲穿刺部位皮肤已损伤或已感染。
全身性败血症。
凝血功能异常。
循环血量减少。
慢性腰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硬脊膜外麻醉
下肢手术、会阴手术、腹部手术、剖腹生产手术及无痛分娩。
施行方式类同脊椎麻醉。
但会留置一条细管进行给药控制疼痛。
适用于持续麻醉术。
不会有「脊椎麻醉后头痛」的情形。
用药量较脊椎麻醉多。
施行的时间较长。
麻醉範围不易预测。
肌肉鬆弛作用较差。
同脊椎麻醉。
《你可以跟医生喊卡:常见手术及其风险(上)》